
校園渾天儀標志景觀銅雕
渾象的構(gòu)造是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、赤道、黃道、恒隱圈、恒顯圈等,類似天球儀。
渾儀是一觀測儀器,內(nèi)有窺管,亦稱望管,用以測定昏、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坐標,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(jīng)度和地平坐標。渾儀由早期四游儀和赤道環(huán)組成。
從漢代到北宋渾儀增加了黃道環(huán)、地平環(huán)、子午環(huán)、六合儀、白道環(huán)、內(nèi)赤道環(huán)、赤經(jīng)環(huán)等。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環(huán)、改變一些環(huán)的位置。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黃道環(huán),并把原有的渾儀分為兩個獨立的儀器:簡儀和立運儀。
中國天文學發(fā)展的歷史是悠久的。到漢代已有蓋天、宣夜和渾天等學派。蓋天說認為,天如蓋,蓋心是北極,天蓋左旋,日月星辰右轉(zhuǎn)。宣夜說認為天無定形,日月星辰"自然浮生虛空之中",并不附著于"天體"之上。渾天說認為天如蛋殼,地如蛋黃,天地乘氣而立,載水而行。
城市銅雕體現(xiàn)了城市的文化和品味。城市銅雕記載了不同時代的歷史和文明,看不同時代的銅雕就像讀不同年代的教科書。銅雕如凝固的畫、立體的故事、濃縮的精神,記錄著歲月的風云變幻,記載著時代的喜怒哀樂。城市里的銅雕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故事,展示著一種文化,又是城市的一道風景,給城市增添了美的色彩。立于城市公共場所中的銅雕作品,它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城市中,起到緩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帶來的擁擠、呆板、單一的現(xiàn)象,有時也可在空曠的場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,它不僅僅只是個銅雕,還承載著它應有的功能性以及一個地段的文化氣息,城市銅雕令人眼睛一亮,給人一種美感,充滿想象,充滿活力。城市銅雕被稱為城市的“讀城名片”。城市銅雕更是點綴我們“詩意棲居”之城靚麗風景線的神來之筆,一座座造型別致的銅雕落戶公園綠地,為城市增加了諸多文化底蘊許多獨特風韻。城市銅雕作為城市文明的象征,在提高市民的審美意識的同時,也向外來游客反映城市的公益屬性和地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