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銅麒麟動物標志景觀銅雕
古人把雄性稱麒,雌性稱麟,《宋書》:麒麟者,仁獸也。牡曰麒,牝曰麟。麒麟是吉祥神寵,主太平、長壽;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,在中國傳統(tǒng)民俗禮儀中,被制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,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。
麒麟每次出現都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。據記載,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,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,據傳孔子出生前,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"口吐玉書",書上寫道"水精之子,系衰周而素王",孔子在《春秋》哀公十四年春天,提到"西狩獲麟",對此孔子為此落淚,并表示"吾道窮矣"??鬃釉鴮懜?"唐虞世兮麟鳳游,今非其時來何求?麟兮麟兮我心憂。"不久孔子去世,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征。
從其外部形狀上看,集獅頭、鹿角,虎眼、麋身、龍鱗、牛尾就于一體;尾巴毛狀像龍尾,有一角帶肉。但據說麒麟的身體像麝鹿,它被古人視為神靈。
麒麟是中國古人相信存在的神靈。在中國眾多民間傳說中,關于麒麟的故事雖然并不是很多,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都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。
從古至今不乏能人志士將麒麟的形象以各種形式展現出來。自青銅文化興起后,銅雕麒麟也變得更加廣受歡迎,以銅打造麒麟形象,使人觸及可摸,這樣麒麟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就變得更加明確。
銅雕藝術是我國最古老的雕刻藝術,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,在我國的銅雕雕刻藝術史上劃過濃重的一筆,是夏商周時期權利的象征,是權貴的象征,青銅應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,銅雕藝術見證了我國歷史的發(fā)展,并且為我國現代社會注入新的活力,為城市的發(fā)展增添更多亮點。銅雕因其具有花錢少、效果好等優(yōu)點,在當今社會被廣泛應用在城市的裝飾中,是不可或缺的雕刻裝飾,其作品具有古雅與現代融會統(tǒng)一的特點,即展現了我們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同時又盡情的展現現代社會的風采,為城市美化增添了銅雕獨特的亮點。伴隨著銅雕的發(fā)展,城市不銹鋼銅雕也如火如荼的發(fā)展起來,一起為城市的美化做出自己的貢獻。